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ktv消费起纷争(ktv唱歌消费)

KTV免费预定 2023年02月03日 03:20:27 98

本文目录一览:

KTV里的物价为什么那么高,没有法律管理吗?

对于KTV来说,他们盈利的主要是通过包房的费用,还有一点就是酒水的费用,而包房部分的费用本身对KTV来说赚钱的速度就是很慢的,毕竟前期投资很庞大,而后期回收成本的参考包房的价格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般会把包房和酒水放在一起来进行销售,因此有些朋友看着赠送这么多的零食饮料,又可以赠送包房唱歌的时间,就会认为这种套餐非常划算,但实际上都是KTV专门计算好了的。

其次就是KTV虽然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才能够建立起相对来说比较好看的场地,但是这种投资也是一次性的投入,在投资过一次之后后期进行翻新的频率就会很慢,即使是运营的非常好的KTV,基本上也是几年才会翻新一次,而在这期间基本上不用做太大的维护,并且成本费用上也很低,除了房屋和水电租金之外,基本上不需要额外花费其他的费用,而像是开餐馆或者是进行一些其他项目就必须要不停的进行整顿换新,才足以应付人们的需要。

实际上对于KTV来说,来到这里的客人每多一个就可以给他们多带来一笔收入,因此对他们来说基本上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赚钱的,而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有的客人想要进行一些其他的额外的消费,那么他们就会赚得更多。

所以这些娱乐场所看似盈利不多,实际上都有一套独特的推销技巧,很多客人一开始只是抱着随便消费的心态进入了这些场所,到后面才发现自己所花销的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所以这种场所它的设计装潢是一方面,它的营销技巧也是很重要的牟利手段,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去经营KTV赚钱。

如何评论在上海ktv一晚上花掉一千三的行为?

只要这个钱的来路没有问题,当事人没有犯原则性的问题,那就没啥大问题。

上海是个大城市,大城市的消费高是很正常的;别说一晚上花掉一千三,就是花掉三千五千也是常有的事。当然你得说说是什么消费啊,几个人啊,干了什么啊;不然光秃秃一个问题真不好回答。

坐标N线小县城,我们这里KTV中包一小时40块钱,大包一小时八十;包夜一晚上花个七八百真的很容易,人多的话再加上酒水轻轻松松过一千。别说是上海了,我们这里KTV一晚上花一千三也很容易;这个消费算是正常的,当然一个人的话就算了,这就不正常了。

钱是用来花的,我们辛辛苦苦赚钱就是为了能够享受金钱带给我们的欢愉;说实话,赚钱不花你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更大的花销?当然有多大锅,下多少米。你一月赚个三四千,一晚上去KTV消费一千三就有点过分了啊,你没那个家底,别放肆浪。

刚好我在上海、也是一个比较喜欢浪的穷屌丝.我觉得回答你这个问题非常适合。

首先。我来自18线小县城。在老家如果正常消费去KTV。假设7.8个好友喝一两箱酒。开个中等包厢。大概500左右吧。

在上海我也去过很多次KTV。这里我们只讨论正常消费(啥公主。啥小妹。你1300就别想了)去最普通的什么欢歌、好乐迪之类的。5.6个人基本最低消费也要7.800吧。除非拿特别卡搞活动的时候去会便宜一点。

稍高端一点的。说实话。抛开低消不说。一瓶洋酒(红酒)可能都要大几千。

我觉得去KTV别说消费1300.在上海正常去KTV的话预算应该是在3100左右(只能去最普通的普通消费。)

巜讲点KTV歌厅里的故事》。

事过境迁的,许多事情的印象不是很深刻了。我几十年间走遍过中国的许多地方,因为从改革开放初期,就渉足过KTV一类的歌厅。它曾经有过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的。歌厅的规模形式舞台都是很大的不一样。如果诸位看官有兴趣的话,不妨可以听我一一道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歌厅在一些城市,崭露头角。有一次我们几个到深圳谈国外报废的旧船卖买,在唱歌的地方是很拘谨的,只有几个走穴的歌手唱歌表演,可以献上花篮可折合人民币约,很少有其他的专业服务的。同期我们到山西太原去谈一场土地拍卖事情,在歌厅里的男女歌手是靠观众捧场而获得收益的。为显示自己的实力,一场表演支出个三万五万元的红包,也是很正常的。为了博得陪同者的欢心而另眼相看,忍痛割爱的支出,不过是为了吃小亏而占大便宜的。

这段时间的状况主要是有演员演出,我们是被动的接受;为了主观的上满足,我们可以出资可以买花篮点某人的歌,如果歌手是漂亮的女生,又是歌喉动听的,花上几万可博得美人一笑,陪坐片刻,其实这个初级阶段是不为店铺经营者,歌手和进入寻欢者所心仪的状态。人们都在苦苦的追逐着摸索着,终于日本的KTV发明了,引入了中国,不用乐队没有指挥,我们拿起话筒,对着屏幕,可以随意地放喉高歌。可以对唱,可以独唱,于是陪唱者的出现,大量的陪唱者拥入城市,因为有需求就有市场,而且也奉行着市场的准则,优质优价。

我有段时间住在北京西宛酒店,夜里我们到店里的碧丽宫酒巴唱歌。有两瓶红酒吧,唱一个晚上是5000元左右,北京歌厅里的女生,大部分是高个子的东北女人。东北地区连电厂都关了,工业一片萧条,年轻人为了生计,北京路近,近水楼台了。在大学学区路,一个帝豪歌厅也是金碧辉煌的。没有几万元钱进去了出不来的。就是天安门对面的越秀饭店也是有个小小的KTV。

我们是老派的人,在上海到过jj的斯科舞厅,到过卡桑酒巴,也是个销金窝。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不会自己印銭,只是东面争钱西边化了。

三年前我曾到金桥国际开发区的歌厅唱歌,化费巳经下来了,这一个行业已是呈现颓势,靠唱歌跳舞吃饭的人正在萎缩,早期的丰厚收入正在为另外一种形式所替代。可惜我们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我们不再打听了。

上海,ktv,一晚上1300,这个价格不高,这个楼主没说待了多长时间,点了什么酒,还有去了多少人,不过我觉得如果在上海花1300元一帮人嗨一晚上,应该不多,吃顿饭也不够吧,我是四线城市,有时高兴了,几家人一起去嗨歌,2到3个小时也得4 500吧,3个小时房间费100多,再给大家买点吃的,来几轮啤酒,KTV的酒水都贵,买最便宜的啤酒一瓶也要10块钱左右,还是小瓶装,食品都得2 30元一包,这还是拣着便宜的点的,不过楼主要是觉得花的少了,这个就不好说了,毕竟KTV也属于高消费吧,还得看个人条件,因人而异的。

不用任何团购什么优惠的话,确实需要这么高的。在KTV中酒水是很贵的,有些不要包间费就光是酒水就可以回本了。

再加上小吃什么的,价格高得令人咂舌。

我老家一个6、7线城市(其实就是一个小县城)一晚上的消费也要近千元,更何况是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

其实越靠近学校的KTV越便宜,但是音效可能就没那么好,如果你还是学生时代的消费水平,那要好好适应一下这个消费水平了。对了,多看看有没有团购优惠,会便宜很多。

1300还叫多?我们小县城中等档次吧,来个包厢打底消费1400左右。多两个兄弟,酒喝起来,保证不够,还得点酒。。动不动就四五百一箱。。再一人叫个陪酒公主,半个晚上,花个4000-5000简直就跟玩似的

发问者,你好!

我是中国精神病院的张院长,从网上看到你的发言后,我院十分重视你目前的病情,你的突然发病让我院全体人员以及 社会 各界人士感到十分的惊讶。

朱医师(我院的主治医生)看到你的情况后表示愿意尽最大能力为你治疗,鉴于你目前的病情,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因此我们希望你能主动来我院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的相关工作。精神疾病可防可控可治,你要树立起坚强的信心,我们一定会让你走出阴影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期待你的病情早日恢复,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做一个对 社会 有贡献的人!

其实在KTV一晚消费1300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主要看是什么性质。如果说是两三个朋友简单的饭后想唱会歌或者是家庭聚会那1300就有点贵了,如果是接待、应酬、生日聚会等那1300就不算是多了。

抛开商务KTV不说(商务KTV大家都懂的,一晚上不算公主费稍微喝点酒消费就不止1300了。毕竟商务KTV也就商务应酬的人居多,普通想唱歌的大部分还是选择量贩式KTV较多。) 来说一说量贩式KTV。

量贩式KTV最开始起源于日本,也称为自助式KTV。主要以学生、聚会、生日party为主,相对于其他KTV最大的区别就是有超市,包房会有以小时计算的方式,超市自助选购,经济优惠以服务为主。(并且白天12点过后也会营业)实者与其他KTV并无多大区别。

本人在二线城市量贩式KTV做过几年,从一个服务员做到了经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这个行业。简单说说量贩式KTV的消费吧,就说我之前上班的地方一个小中包在不翻台的情况下加上包房费一晚上的平均消费也在800左右,稍微大点的中包及以上基本就超1000了。量贩式KTV都会有自己的主题包房,消费自然也就更高了。消费上去了但实际包房的酒水小吃并没有多太多。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就是,行政级别越往下的城市反而消费越高。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越大的城市门店数量越多,相比之下竞争也就越大。也许一公里就有一家KTV。门店之间竞争大了也就只有用各自的活动和线上团购 吸引人消费,比如切合 社会 热点做的活动、买赠送活动等等等。 但活动这东西是透明的,不可能有谁关着门搞活动吧。当一个门店活动做成功后,紧接着第二个 第三个 第四个 就出来了。不得已最后只有用降低来揽客。

第二,大城市的生活节奏相对较快,工作压力大。下班过后或许巴不得床就在脚下。自然而然唱得的人也就少了。唱歌的人少了,各家门店同样也只有以降低消费适当的做活动来引流。

返观区县,第一 门店数量不可能会有省市那么多,没有竞争相对价格肯定也就会高一点。第二 区县生活节奏相对较缓,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个精力进行下班后的 娱乐 活动了。量少人多自然价格就会高一些,简单点就是我不怕你不来,你不来自然有人来。

其实KTV消费可高可低,主要还是看你是因为什么去。就像开头说的,简单聚会就没必要了。 再者自己在去之前就最好先了解一下价格,免得被引导消费,本来就只打算消费500的被消费1000就不划算了。有钱人就跳过吧。。。。

谢谢!

在上海工作十几年了,也会接触一些这方面的事。题主说一夜消费一千三的问题,我只能说很正常的吧!看你个人能力了,别说一千三,你如果不差钱一夜消费万儿八千的也是很正常的啊!

首先我们都知道上海在中国是很发达的了,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各方面人均消费水平都是蛮高的!像ktv这样的 娱乐 场所,装修档次高的,只要你不差钱那钱太好花了,黄金时段在定个非常大的包间几个小时下来房间费也千把块钱了,你在点啤酒饮料小吃啥的,都是非常贵的,一瓶小瓶啤酒单价都是十块钱起步,你十几个人起码几箱又是千把块钱了!

还有就是里面有陪酒小妹,点歌公主之类的服务,一个小妹基本上都在300到500之间了!!其他消费不算了,自己看吧!一夜消费1300不算什么的。

最后以上消费排除我,因为我是工薪阶层,我们朋友同事去一次,排除黄金时段,排除高大上的档次,排除拼命吃喝我们去一次也就200多就够了!!以上仅供参考!!

上海哪里啊?有这么便宜的KTV?

上海一女子在KTV疯狂消费12万后赖账,其家人对此有何表示?

她的家人觉得自己消费的钱自己来还。平常工作压力比较大,如果是不上班的时候或者是休息的时间叫上几个朋友去KTV,唱唱歌是一件非常好的释放压力的方式。毕竟去KTV玩几个小时也就是几百块钱,大多数人还是能承担起的,但是如果去一次KTV消费十几万你还愿意去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上海一女子在KTV疯狂消费12万后赖账,其家人对此有何表示?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下方分享你的观点。

一,自己消费的钱自己付。

不管去什么地方消费总是要付款的,要不然不成了吃霸王餐的吗?上海一名女子带着自己的朋友去KTV唱歌,全程点的都是店里最高级的酒水饮品以及果盘饮料。没想到结账的时候因为金额过大,想让自己的家人付钱,但是家人的表示是毕竟也是承认了,自己花钱自己付,家人是不会管你的。

二,为什么会消费这么多钱呢?

就拿我们这个小城市来讲,去KTV唱一次歌,也就是在300元左右,哪怕是喝一些酒最多也不会超过1000元,但是没想到上来这名女子在KTV竟然消费了12万,难道是商家故意把酒水的价格提高了吗?为什么会消费这么多钱呢?十几万这是什么概念呢?去一次KTV,直接一辆普通的小轿车都没了。

三,消费完之后再赖账有什么用呢?

其实我觉得上海这边女子的做法是错误的,你在消费的时候就应该清楚KTV物品的价格,如果觉得自己的经济实力不允许,那就不要点那么多,现在消费完了又想赖账,你觉得可能吗?并且还幻想让自己的家人给你付钱,自己消费的物品自己买单吧。

女子包养KTV男陪侍后索要花费, 法院两人关系颠覆三观 ,你怎么看?

湖南湘潭发生了一起毁三观的案件,50岁的周某是一位女商人,在当地一家KTV认识了27岁男模胡某,随后就一起同居了半年,半年后周某向法院起诉称,胡某隐瞒了已婚事实,要求索回自己花在胡某身上的89万余元,胡某则表示根本没有这么多,只不过周某想要继续保持这种关系而已。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这种起源于消费场所和非法性交易中的关系,胡某用身体和尊严为代价换来周某的青睐,周某用金钱弥补巨大的年龄差距,是一种有违公序良俗的违法行为,最终法院酌情支持了胡某退还周某不当得利7万元。

本身来讲,双方的这种关系就游离在夫妻关系之外,而且胡某又是一位KTV男模,既然法院认定了双方是相互交易有违公序良俗,那么在一方为了保持这种不正当的关系时,花费巨大后,在双方关系结束时,支付巨额财物的一方能将这笔钱又全部要回来,这才是真的“聪明”。

可是,毕竟双方在交往期间,周某支付给胡某的钱,不全都是赠与胡某个人的,其中包含了在KTV消费的费用、双方旅游以及日常消费支出,甚至还有给胡某父亲6万元的医疗费用。

而周某到KTV每次消费一两万是常态,从周某的消费能力来看,是希望通过金钱作为催化剂来维系这种关系,在扣除正常的消费结账后和其他开销后,剩下的才算是赠与款。对于赠与来讲,《民法典》也是有明文规定的,即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金钱赠与以转账或者实际收到为准,那么当一方收到另一方的转账时,合同就生效了。

此时,周某以不当得利要求对方返还,并非以撤销赠与的方式,因为此时赠与已经完成,没有法定条件是不能够随意撤销的,因此周某只能换一个方式起诉,即双方在法律上本没有原因而收受财产,形成了不当得利之债,便以不当得利进行了起诉。

事实上,本案有区别与一般的婚恋赠与,周某明知胡某已婚,而且还与之保持这种关系,显然不是以结婚为目的的,那么双方保持着这种关系,本身来讲就是很毁三观的,法院最后告诫两人,要正三观,积极上进谋生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婚姻观的变化,现在离异的女人还真不少。没有谋生能力的女人离婚,那情形就比较悲惨,或许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而周某不同,虽然离异了,虽然自己年龄也大了,可是她有钱。离了异又有钱的女人想法往往比较多,周某也不例外。

周某在当地某KTV娱乐消遣时,经人介绍认识了店里的男陪侍胡某。胡某年轻帅气,深得周某喜欢。而周某则出手大方,一掷千金。周某相中了胡某的皮囊,而胡某则特别崇拜周某的多金,两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同居生活是甜蜜的,两人好不快活。

没有感情基础的蜜月期是短暂的,新鲜感很快就会过去。同居半年后,两人感情破裂,胡某则潇洒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可是,认为自己被欺骗而又花费巨大的周某不干了。周某一气之下将胡某起诉至法院,周某称自己抱着结婚的目的与胡某交往,但是胡某却故意隐瞒已婚的事实,欺骗自己的感情和金钱,所以要求其返还为其支出的约90万元。

胡某称,还有部分用于双方旅游、日常生活支出及支付给自己的报酬,另外自己父亲住院时,周某给过6万元人情钱。同时,周某与其他男性也保持着不正当关系,而且周某对于自己已婚的事实早就清楚,她还与自己的妻子联系过。

周某转账给胡某的款项里,有一部分是需要进行扣除的。比如说正常消费、胡某的正常酬劳、同居期间的生活、旅游、购物等花销。除去以上部分,余下的部分计作赠与款。但是双方同居期间花费的数额难以确定,而且无法证明用途和性质的转账款项差额较大,所以客观准确的赠与款也难以计算。

赠与款属于不当得利,应当返还。依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胡某与周某之间并不存在恋爱关系或者债权债务关系,所以胡某取得周某的欠款没有法律或者合同的依据,应当予以返还。

所谓重婚,是指明知对方已经结婚,仍与之结婚或者与其以夫妻名义长期共同生活的行为。周某在与胡某交往期间已经离婚,所以其不会构成重婚罪。而胡某也不构成重婚罪,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与周某结婚,只是看在钱的份上才与其苟且而已。但是胡某在婚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是对婚姻和家庭的不忠,其妻子可以以此为由提起离婚之诉,并要求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胡某返还周某不当得利款70000元。法院审理完该案,在书写判决书时劝诫道:“原、被告人生路都还很长,正三观,积极上进谋生活、稳稳妥妥求幸福方为上上策!”

上海一女子KTV消费12万后不认账,成本仅4万,酒水这么暴利吗?

其实是要看情况的,有的确实狠赚钱,但有的也只是赚个中间差价!做过酒水生意的就知道了,压货的钱有多厉害!所以,现在做什么很透明,都是要有渠道的!

说句实在话,现在的白酒行业已不仅仅是在卖酒,更多的是在卖营销。

有良心的酒厂还是在好好做良心酒,比如:汾酒、西风酒、古井贡酒、习酒、北大荒酒等,他们的酒和八十年代价格比也就涨了十倍,而茅台就不同了,现在的价格已是八十年代的的二百倍,抢钱啊!我们的纯粮食酒也还只卖几十元一斤,无任何添加,纯传统工艺,其实包装不要太奢华,喝的是酒,奢华包装纯属浪费。

两个基本标准可以判断: 第一个标准是真酒,纯粮食酒,没有酒精酒。 第二个标准是高性价比。就是零售价在出厂价的100%以内,越低于100%,性价比越高。最高性价比在50%,属于保本低利。

进圈以后就明白了,厂家压货,渠道费用,业务费用,搞来搞去除了团购能挣钱,其它都给厂家和业务员打工了。不是这个行业的尽量别干,除非有资源。

一是代理商周边没其它区域代理商。这样价格稳的住。二是,在该区域的零售价格15的酒没有强势品牌,品牌集中度不高。代理商可以按此价格操作。扯窖藏成本的基本都是没了解不懂行的。

黄酒也是酒吧,自己去看,人家也写的十年二十年,十年才卖二十块,二十年也就一百块。怎么你茅台是金库藏的,出仓还带金子啊。

白酒这种文化代表类产品与社交类成本的成本不能简单的计算,因为:

1、白酒的社交属性决定了产品的最大成本在于品牌成本,而白酒的品牌投资是长期与巨大的,很多属于前置性投入,风险很大;

2、生产领域牵涉到原材料的种植与采购,其实还有很多二次加工的问题,时间成本、存储成本与采购期货风险也很大;

3、白酒属于耗粮很高的产业(这里主要指固态白酒),白酒的高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部分,有处于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的目的,并且白酒这种风险性消费品,高税收也是限制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出发点。

4、白酒受到食品安全与国家政策舆论多重影响,消费环境较为脆弱,高利润是为了规避这种高风险。……

综上简述:白酒的高毛利是建立在高风险之上的避险措施,不存在基于原材料的所谓高毛利,至于赚不赚钱,其实这是企业经营的问题,与产品高毛利没有直接关系。

还有自己酿酒说成本的,工业化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您是没读过书还是怎么的,这点道理都不懂。手工和机器成本都差十几倍,零售价更多,茅台是手工吗?也不知道那些卖酒的、产酒的脑子在想些啥,财报明明在那里摆着,最科学的数据摆明了茅台的成本是多少,还要去根据自己那点想当然的经验判断酱酒的成本没那么低,还要去争辩。

生产规模大,成本摊销下来就会很低,品牌大,溢价就高,市场需求大,利润就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那些小作坊,没啥品牌,销路不是很畅,肯定相应成本会高些,就别跟茅台这类大酒厂商比了,人家是占了品牌和市场规模两大核心优势,何况口感也达不到人家的水准,就别把成本夸上天,没市场还要把价格卖的那么贵,老老实实卖个几十块钱有点利润赚就可以了,百姓们又不是傻子。

说实话普通人对酒是分辨不出来的,很多人喝酒是喝一个面子和品牌,说实话就是喝一个格调。

我在家也经常被长辈拉出去充台面,说几个专业术语,一群人说这娃儿没白学,我内心倒是挺尴尬的。诚然白酒的成本价很低,但不同价位的白酒品质的确不一样,我火候不到喝不出来,要是放到我们老师那里立马就能分辨出来什么品质和价位,质量好的酒价格自然也贵,就像葡萄酒也有二三十的餐酒和上千的年份酒,不过一般没有鉴赏能力的人喝不出来差别。不过高端酒的定价的确有被哄抬的嫌疑,之前公款消费被严格管控时高端酒的价格有过下降。

纯玉米淀粉原料以食用酒精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得到食用酒精,再用食用酒精加水得到42度52度的白酒,算不算纯粮食酒?国家标准白酒分类并不是纯粮不纯粮,而是按照工艺,按固态发酵还是固液法还是液态法分类。所以不仅要是纯粮,还得是原粮粉碎、蒸熟糖化、拌曲、发酵、蒸馏取酒、陈化、勾兑。不说酒的物料成本人力成本,1千万粮食酿成酒,陈3年再上市的话,资金的时间成本是多少?

看固定成本和摊销成本。

比如二斤粮食就能出一斤酒,所以一斤酒的固定成本就是二斤粮食钱,一个工人一个酿造周期内最大能酿一百斤酒,如果就酿10斤,那每斤摊销的人工成本就是1/10工人工资,酿一百斤就是1/100工人工资,同理,如果产量上去了,那宣传,设备折旧的摊销成本相对挺低的,批量购买的话,粮食的价格也会比市价便宜不少,所以我觉得白酒的毛利应该挺高的。

白酒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了,从12年限制三公消费以后经销商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从16年开始白酒社会库存的减少加上消费升级带来了高端白酒的复苏,很多厂商也接连提价,但是渠道利润真不高,部分高端品牌核心品项虽然单瓶利润有增加,但是也是伴随着厂商的控量策略,总体利润受到控制(前期囤货多的不做此说),行业的复苏肯定是对厂商利好,同时也带来市场营销推广费用的增加,一般白酒厂商都会给予出厂价百分之20以上的市场费用支持,再加上税费,材料、人工,环保投入等,你可以自己算算。

当时有幸参与新酒上市的整个设计,选材,包装,打样的全过程,现在有一款目前市面上算较热门的酒也有当年我开会中的头脑结晶啊哈哈。我没具体梳理过,但是当时我们上了八款新品,举个一斤红瓶装的成本啊,液体酒成本两元多,瓶子选已有模不用另开,纸盒中等卡纸,瓶子加包装十元左右成本,定价在160-240之间。但是,重点来了,酒厂本身利润没这么高,因为下面有分片区总代,省代,市代,县代到零售商层层一吃,每个利润也不高了。

阅读
分享